邮箱登陆 移动门户 广东省司法厅 深圳市司法局微信 深圳市司法局微博 数据开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我的主页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党建专栏

感悟梁家河

来源: 日期:2016-10-25 字号:[] 人工智能朗读:

  山沟沟的梁家河,僻处延安以东70公里,离延川县城20余公里,到了文安驿镇,还得往东南行进5公里路。在习近平同志插队的上世纪6、70年代,梁家河交通不便,若从西安返村,需费时3天,还得在延安住一宿。当年,习近平同志就曾到延安北郊康坪村知青点借过宿,与北京知青挤住一个窑洞。梁家河因北宋时梁姓人到此,依河聚居而得名。现如今的梁家河,有山梁无河流,只有一条沟渠。黄土高原少雨干燥,难得有雨时,沟渠里才会积些泥水。狭长的沟渠两侧,是陡峭的土坡,依坡挖出的孔孔窑洞,就是村民的家了。灰褐色的窑洞,这是陕北的面孔,也是梁家河的表情。1969年1月,梁家河的陋窑土院,迎来了习近平等15位北京知青。自此,15岁的习近平,在纵横的沟壑间,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秋收、挑粪拉煤、打坝淤地的农民生活。

  2016年6月,我有幸与深圳市司法同仁、纪检同事先后到延安学习,短时间内两次探访梁家河,感受很深,感悟良多。

  时穷学不辍,地偏心应远。在梁家河这样偏远闭塞的山村里,很容易使人浑浑噩噩、怨天尤人、虚度年华。而习近平同志在度过一段不适应的时光后,很快就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在这个远离喧嚣和浮躁、远隔世俗和功名的地方,静下心来,在漫漫长夜、煤油灯下,读了很多砖头厚的书籍,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厚积了发展的动能,也给村民留下了一道最美的风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引经据典,意味深长,十分耐读。令人钦佩的功力,竟源自这么简陋的窑洞,确是宁静而致远,仿佛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图景再现。

  苦行好励志,正道是沧桑。初到梁家河时,习近平同志不满16岁。象我这样的农家子弟,回到条件艰苦的村里,都会有一点不适感觉。而对一个出生在国家领导人家庭的孩子来说,从京城到山沟,从繁华到贫瘠,从优裕到困顿,可以想见,心理落差多么难以承受。一到梁家河这个荒僻乡野,各种考验便随之而来。习近平回忆,之前从未见过跳蚤,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差不多两年时间才过了跳蚤叮咬关。之前在京城,吃的是精米细面,到了梁家河,只有粗粝的杂粮。习近平花了好些时日,努力适应这样的饮食,最终还喜欢上了陕北酸菜。习近平的农民好友吕侯生曾说,那时陕北农民普遍缺吃的,一次晚上夜战回来,习近平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吕侯生便把玉米颗子舀了两大碗,倒水烧开煮熟,眨眼工夫就狼吞虎咽吃光了。有一次,他们饥饿难挨,吕侯生在河滩上捡了一头生仔时死去的老母猪,与习近平一起动斧动刀剥猪皮,当晚就做着吃了。如今听来,好像趣事,而在当年,饱含多少无奈和感伤。以坚韧迎对与生命没有预约的艰辛,以坚强安然踏上难于预知的人生苦旅,以坚定锤炼勇克难关的刚强意志,令人钦佩。

  身先聚群心,创新孚众望。刚到梁家河,习近平出工一天,只能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就拿到了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还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的最大问题。面对此景,习近平自费到四川取经,率领群众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差,习近平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打坝淤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庄稼,效果很好。在零下十几度的冬日里打坝,需要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先搬冰块,再铲掉冻土,掏土、推车子、夯土。习近平总是第一个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冰水里带头干。每次听到这样的讲解,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梦想的青年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正是凭着一股执着和拼劲,习近平同志在1974年荣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

  鱼水情深处,哭别胜亲人。刚到梁家河时,知青们与村民有距离,很怕村里人到他们的炕上来。后来,与村民接触多了,就主动请村民到自己的炕上坐,谈天说地,和村民一块吃、一块住、一块上山下地,感情越来越深厚。闲暇时日,习近平给大伙儿摆书场,讲古今中外事,讲北京,讲大山外面的世界,村里人深深地爱上这个年轻知青。最后一年,只有习近平一人坚守在梁家河,内心虽然感到孤独,但他早已适应当地的生活,与村民融为了一体,生活依旧很快乐很充实。1975年10月8日,是习近平离开梁家河的日子。前一晚,村民们杀了一只羊,每家派代表参加聚餐,送上写满祝福话语的临别笔记本,欢送习近平。10月8日一早,因为睡得晚,习近平还在窑洞休息,前来欢送的村民早已站满门外,静静地等着他。看到这样的情景,习近平动情地哭了。在依依不舍中,刻意停工的村民们,一直把习近平送到十里外的村口。吕侯生领着十几个年轻人,步行60里地,送习近平到延川县城,晚上又一起挤住在国营旅社的一间平房里。第二天,吕侯生等人和习近平争着凑钱,照了一张国人十分熟悉的分别纪念照。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2007年9月28日早上,我们深圳中青班学员离开“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之地宁夏西吉县马建乡大坪村时,村民簇拥相送、泣声一片的感人情景。七年的朝夕相处,凝成了梁家河村民对习近平的十里相送,梁家河也成了他脱胎换骨、人走心留的第二故乡。

  梁家河岁月,几抹欢柔,几许酸甜。端详旧物,我们领略了困境坚强,领悟了鱼水情缘,领会了行之惟艰,敬意流满心间。秉此,拙填一词《如鱼水·二至梁家河之所感》:

  山壑浮空,坝池浊影,秃沟颠连旱峦。土窑泥院,尘披瘦枣寡欢。京少郎,聚智巧,耕读流年。七载间,鱼水盈情,惜别十里百家羊。

  重来也,泪转眶,旧物惹心酸。乡民驰念,点滴诉说亲缘。施善政,惟众愿,洒满晴光。更行远,期得海宇清风,绮梦着绚装。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