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及依据
个人破产改革试点是中央赋予深圳的重要任务。依据《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市破产事务管理署(以下简称市破产管理署)承担“确定管理人资质,建立管理人名册”职责。2022年12月,市破产管理署编制发布了《深圳市个人破产管理人名册》(以下简称《名册》),遴选出全国各地优秀管理人参与个人破产改革工作。为持续规范《名册》管理相关工作,有必要延长《深圳市个人破产管理人名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效期,并将其名称改为《深圳市个人破产管理人名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名册管理办法》)。
二、目标任务
《条例》将管理人名册编制职能赋予市破产管理署。为建立符合个人破产案件办理实际和个人破产改革实践需要的管理人队伍,有必要在《条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名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人的资质条件。此外,管理人在案件办理中承担债权审查、财产调查、破产财产分配、监督执行等重要职责,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市破产管理署强化事务管理的重要依托。建立完善的《名册管理办法》,为市破产管理署开展《名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也是推进管理人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夯实四位一体破产办理机制的必要举措。
三、主要内容
(一)关于管理人资质条件
1.基本条件。《名册管理办法》明确,一是依法成立二年以上(含二年)并且拥有十名以上(含十名)具有法律、会计、金融等专业资质的专职从业人员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他具有法律、会计、金融等专业资质的机构,可以申请编入名册;二是编入名册的机构管理人,其连续从事相应工作满五年的律师、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具有法律、会计、金融等专业资质的个人,经所在机构推荐后可申请编入管理人名册。
2.禁止入册情形。根据《条例》并参考相关规定,《名册管理办法》明确申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不予纳入管理人名册:(1)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2)曾被吊销相关执业证书或者专业资质;(3)受到有关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或者行业协会纪律处分未满三年;(4)因妨害破产程序受到人民法院处罚未满三年;(5)因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机关审查调查;(6)从管理人名册中除名未满三年;(7)提供虚假申报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人民法院、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认为不宜担任管理人的其他情形。
(二)关于管理人名册编制流程
《名册管理办法》规定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分批编制管理人名册。
1.发布名册编制公告。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启动管理人名册编制工作,应当通过深圳市个人破产信息公开平台等发布管理人名册编制公告。公告包含下列内容:(1)申报条件;(2)申报材料、途径及截止期限;(3)评审程序及评审标准;(4)管理人履职要求及相应责任;(5)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接收和审核申报材料。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委托有关行业协会、专业机构接收管理人名册申报材料,并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申报材料符合要求的,进入管理人名册初审程序;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申报人应当按照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要求一次性补正全部材料。
3.管理人名册评审。《名册管理办法》设置了初审和综合评审两道流程规范。
(1)初审。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制定评审标准,成立初审小组对申报人有关基本情况、专业能力、办理破产成本、履职便利程度、表彰荣誉、履职计划等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差额形成管理人名册初审名单。
(2)综合评审。形成初审名单后,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组织成立评审委员会,对管理人名册初审名单进行表决或者综合评审,形成管理人名册公示名单。条件成熟且确有必要时,可以采用笔试、面试等方式对申报人进行综合评审。
4.管理人名册公示。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将管理人名册公示名单通过深圳市个人破产信息公开平台等进行公示。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管理人名册公示名单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提交相应线索或材料。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组织调查核实并反馈调查结果。异议成立且申报人确实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不予纳入管理人名册。
5.管理人名册发布。公示期结束后,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确认并形成管理人名册,通过深圳市个人破产信息公开平台等予以发布,并送人民法院、有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单位。管理人名册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三)关于管理人名册动态管理
《名册管理办法》规定了暂停管理人任职资格、除名的具体情形:
1.暂停任职资格。《名册管理办法》明确以下五种情形应当暂停管理人任职资格:(1)怠于履行或者不当履行管理人职责;(2)因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机关审查调查;(3)累计三次被人民法院采取更换管理人措施;(4)在年度考核评价中被评定为不合格;(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人民法院、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认为应当暂停管理人任职资格的其他情形。暂停管理人任职资格的期限为一年,因接受审查调查被暂停管理人任职资格的,期限至有关审查调查结束之日止。
2.除名。《名册管理办法》明确以下十一种情形应当予以除名:(1)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2)注销或者被吊销相关执业证书或者专业资质;(3)受到有关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或者行业协会纪律处分;(4)因违纪违法被有关机关处理;(5)因妨害破产程序受到人民法院处罚;(6)累计三次被暂停管理人任职资格;(7)累计三次无正当理由拒绝有关单位提出其为管理人人选或者辞去管理人职务;(8)累计三次在年度考核评价中被评定为不合格;(9)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申请退出管理人名册;(1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人民法院、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认为应当除名的其他情形。
(四)关于配套保障措施
1.为债权人推荐管理人提供便利。《名册管理办法》规定,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发布管理人名册,可以同时发布管理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履职情况等信息,为债权人推荐管理人提供便利和参考。
2.管理人业务培训。《名册管理办法》建立了管理人培训制度,明确由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组织对编入名册的机构、个人进行业务培训,提升管理人履职能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