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普法
来源:
日期:2018-12-29
字号:[大中小]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市普法办、深圳市司法局针对深圳社会组织发展较快、运作较为成熟的特点,提出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 推动普法教育从政府主导型普法向社会化普法转变,探索实施我市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使资助计划成为调动社会力量、吸取民智的重要普法平台,以弥补单一的政府主导型普法的不足,提高受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公益普法活动中。
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是指面向深圳市非政府组织公开征集各类公益普法项目,通过公开征集、接受申请、核定审批等程序,从中评选出优秀的普法公益项目进行资助。资助经费由市普法办解决,原则上为受资助项目活动总经费的50%左右,其余经费由申请机构自筹。
2012年,资助计划刚开始实施就受到各社会组织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包括学校、社工机构、 企业、行业协会等多种社会机构资助申请207个, 涵盖法制文艺、法治辩论赛、小品、动漫等多种形式。市普法办成立了专门的评审委员会,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15个受资助的项目。 当年,资助计划被评为广东省2012年度法治惠民实事工程之一。
2013年,经过一年的摸索实践, 市普法办印发了《深圳市公民法律素质提升项目资助办法(试行)》 (深法治办〔2013〕7 号), 2015年进一步明确了项目资助遵循自愿申报、初审、委员会评审、资格审查、对外公示、签订协议、项目实施、评估支付等程序进行。
目前 ,“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资助项目呈现系列化、档次高的特点,并逐渐形成品牌化。如资助项目“民断是非”是市法学会打造的公益普法平台,活动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形式,建立由普通市民组成的大众评审团、法律专家点评的普法宣传模式。运行三年以来,共开展了39期活动,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
2017年共举办活动12期,并创造性地引入同步网上直播环节,让市民通过手机、电脑即可观看活动,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件
相关政策解读
相关政策文件
相关政策解读
相关政策法规
相关数据解读
相关数据
征集主题
征集反馈
转载来源 :
转载时间 :
2024-04-24
转载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