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喇叭”是西乡司法所应急调处员赵勇仕的绰号,因为只要在调解现场,他永远都是拿着一个大喇叭进行调解,同时也在进行普法宣传。
西乡街道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调处员的赵勇仕也没闲着。赵勇仕说,文明城市不仅仅是城市、街道干净整洁,更为重要的还有居民生活的安定和谐、居民文明素养提升。为此,他一直都在努力着。
宣文明让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在西乡街道,几乎没人不认识赵勇仕,从一个企业老板转身成为调处员已经让他成为了“传奇”,更为传奇的是赵勇仕的调解功夫。在赵勇仕的办公室里,挂着的十几个锦旗,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赵勇仕看来,文明城市不仅仅在于城市面貌的干净整洁,更在于居民生活的和谐安定。那么,化解纠纷就是和谐安定的重要一步。如何化解纠纷,赵勇仕自有一套秘密武器:学习各种调解案例并熟记于心。最近,赵勇仕的办公桌上就放着11本调解案例教材,哪种类型的纠纷应该怎样调解,遇到当事人不讲理该怎么办,他都心中有数。作为西乡街道五个应急调处小组和一个机动小组的副组长,赵勇仕经常参与重大复杂案件的应急调处工作。
就在上周六,西乡街道某小区和一家企业因为用地红线的问题发生了纠纷,一大早,小区的几十名业主围在了公司门口进行维权。得知情况后,赵勇仕急忙赶到了现场,拿起招牌的大喇叭,马上就开始进行调解。因为涉及用地纠纷,赵勇仕马上协调街道城建科的工作人员找到用地图纸,并请第三方进行专业检测,这一做法赢得居民和企业的认可。调解时间很短,却句句讲到了问题的关键,一场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被顺利化解。
走出去让调解现场变成普法课堂
赵勇仕说,化解纠纷的现场其实就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为此,在他的提议下,西乡街道的纠纷调解模式开始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固定调解向流动调解转变,“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调解,有群众围观我们就更要把法律讲清,把调解工作做细。”赵勇仕说。
前几天,赵勇仕专门进行了一场马路边的调解,还关乎文明创建工作,据说效果不错。原来,街道执法人员发现有小摊贩在路边摆摊卖水果,便要求摊贩离开,没想到摊贩情绪激动引发了纠纷。赵勇仕赶到事发现场,马上就开始了调解。“首先就要义正辞严地讲清法律法规,摊贩违反了相关的法律,不允许随意摆摊。其次,执法人员也要加大执法力度,管理好城市市容环境。”赵勇仕说,把道理说明说透,居民群众自然就会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普法教育、文明宣传。
这样的调解案例在赵勇仕的工作中数不胜数,48岁的他虽然不是党员,却时时刻刻以党员党性要求自己,敢于承担、认真做事。赵勇仕说,“在调解岗位干好工作,化解纠纷的同时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家的法律观念,就是做好了文明宣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