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一法律顾问”项目在宝安推行后,驻社区律师成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与普法宣传的主力军,政府购买律师事务所服务模式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新安街道加强与律所联动,今年8月,深圳首个政律合作“互联网+”社区民生法律服务平台在新安街道启动,居民、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快捷、实惠和高效的法律服务。“基层政府及群众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而律所具有专业的律师队伍及相关工作经验,并具有高效的运营能力及机制。”新安街道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说,政府部门与律所优势互补,“互联网+”社区民生法律服务平台将为基层法治事业发展提供巨大助力。
驻社区律师化解基层矛盾: “商改住”引发的纠纷
2015年,深圳住房价格一路高涨,而这一年的商业地产租金价格,已经下降到2015年的243元/平方米/月,比上一年下降了14%。此消彼长之下,不少商铺的业主开始打起“商改住”的主意。
新安街道某社区内一小区楼房低层为商铺,高层则为居民住宅。前不久,低层商铺的业主打算动工把商铺改造成住宅,却遭到了高层居民的反对,原来居民认为改造会影响楼梯承重结构,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双方僵持不下,经人引导来到社区工作站,希望能讨个说法。该社区驻点律师刘怿参与了调解,从法律的角度为双方化解矛盾。
“居民认为商改住不合法,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以前法律没有明文禁止,这样干是否违法有争议,现在出台了一个文件,明确了商改住不违法。”刘怿说,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明确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
随后,刘怿告诉商铺业主,虽然允许将现有住房按照国家和地方的住宅设计规范改造后出租,但对房屋进行改造前要报有关部门审批,不得擅自进行装修改造,且改造中不能改变原有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和防火分隔设施,必须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这样就免除了居民心中对于“商改住”存在安全隐患的担忧。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解决了,接下来商铺业主依法依规进行报批、改造就可以了,但此时,有些居民不服气,把对物业的不满一次性发泄了出来,反映小区存在历史遗留的违章建筑影响居住环境、楼房外层涂料褪色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已经与商改住无关了,但解决基层问题不能死板,而要以为居民排忧解难为原则。”刘怿说,他们马上联系物业公司,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帮助居民解决了困扰。
加强政律合作: 打造社区民生法律服务平台
驻点社区半年,据刘怿观察,社区里最常见的法律纠纷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区内常见的婚姻家庭、邻里、物业纠纷;另一类就是工业区内常见的买卖合同纠纷和劳资纠纷。如今,在新安,得益于今年8月开始运作的“互联网+”社区民生法律服务平台,这两类纠纷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通过网络解决。
据介绍,该平台依托新安街道、司法所和社区工作站网络服务平台,联合广东穗江律师事务所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将政府、社区的免费法律服务与律所提供的优质、低价的法律服务结合,为新安街道社区居民及小微企业,特别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搭建高效务实、方便快捷和低收费的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民生法律服务发展,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为激活社区居民和企业的参与度,平台采取会员制,目前正在新乐、海乐等六个社区试点推广。“这样可以让居民对社区项目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一旦遇到法律问题,第一反应就会想到可以通过社区法律服务平台来解决。”新安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居民可获得三个层次的服务:一为自助式服务,即居民足不出户便可在微网站、手机网、电脑网站三大网络平台上实现法律咨询、下载法律文书等需求;二是半自助式服务,居民可以根据需要,电话咨询或到社区向驻点律师求助;三是个性化服务,居民可以请律师上门服务、书写法律文书、代理诉讼等。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新安街道“互联网+”社区民生法律服务平台的启动,开启了深圳“政府+律所+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新模式,将对基层群众的法治启蒙、法律知识宣传以及维护居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与支持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