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新区于2011年12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辖区总面积175.58平方公里,实际管理人口289.1万,户籍人口仅20.8万。龙华新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有工业企业9316家,实际管理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达190余万人。当前,龙华新区正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些社会矛盾纠纷增长快、燃点低、处置难,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会造成群体性事件。面对不断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如何保障困难群众能够获得法律援助服务,进而更好地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龙华新区亟需破解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龙华新区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扎实的作风,在深圳四个新区中率先成立法律援助服务中心,构建了“五个一”体系,成功编织法律援助“保护网”。
出台一项方案。2015年4月27日,龙华新区下发了《关于启动龙华新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既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法律援助工作的决策部署,又对全区法援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定好位,明确了法援中心职责;分好工,确定了区、办事处承担的任务;把好关,制作了法律援助流程图,对法律援助受理、审查和结案提出了要求。
搭建一个平台。在新区成立了区级法律援助服务中心,6个办事处法律援助服务中心(部)同步成立。同时,大手笔建设妇女儿童法律援助网点,在各办事处、社区工作站、妇女儿童之家设立了82个法律援助网点,专门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法援中心软硬件设施齐全,设置了群众接待窗口,专门办理法援受理、审查等业务;配备了法律专职人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中心”致力于打造成新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注民生的“品牌”。
健全一套机制。法援中心成立之初就出台了《龙华新区民事法律援助工作指引》,全面规范案件审查、指派和结案等流程,要求法援工作完成“规定动作”。着力健全法援台账和月报表统计管理机制,比如对受援人身份、案由、指派律师等信息详细登记,全程跟进,实行“一案一档”,并通过定期回访当事人方式严把法援质量关。
拿出一笔资金。推动法援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当前,龙华新区法律援助案件补贴采用了深圳市最高标准。律师承办民事法律援助案件每件予以补助最低3000元,承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分阶段按每件予以补助1500元。“法援工作是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所需经费新区财政必将全力保障”,龙华新区领导表示。
打造一支队伍。组建了新区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团队,择优选录19名符合办案条件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充分调动社会律师资源,录取了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验的律师32名,壮大了法律援助的队伍力量。强化队伍综合素质,采取“请进来”方式,邀请了优秀法律援助工作者和资深法援律师为全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授课;采取“走出去”方式,组织法援队伍到各地交流学习,把先进经验“龙华化”;坚持 “理论武装”,定期组织集中学习业务知识,交流法援实践中的成功做法,主动提升业务水平。
在成立时间短,人员少,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龙华新区法援中心紧抓需求导向这关键一招,实现了工作效率高,服务精准,业绩突出的良好开局。法援中心成立以来,为受援助对象挽回经济损失2700万元,日均挽回经济损失17万;共接待来电来访法律咨询4335人次,日均提供法律咨询27人次;共受理审查民事案件338宗,指派援助率达99%,法援案件胜诉率达90%。法律援助这项重要民生工程在龙华新区稳步推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