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邮箱 移动门户 广东省司法厅 深圳市司法局微信 深圳市司法局微博 数据开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我的主页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深圳监狱二监区“智行心理剧社”探索矫正教育新模式

来源: 日期:2014-09-16 字号:[] 人工智能朗读:

  为了激发服刑人员的改造动力,探索矫正教育新模式,深圳监狱二监区创建了以讲述服刑人员真实故事,分享成长历程,宣传正思维,传播正能量为目的的“智行心理剧社”。在监区“尊重感恩明智笃行”的服刑理念指导下,经过监区警察的科学指导和剧社成员的认真排练,剧社分别面向监区及社会媒体进行了汇报演出,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地激发了服刑人员的改造热情,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改造质量。

  一是“主体参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灌输式、被动式教育,服刑人员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心理剧社强调服刑人员是主体,根据服刑人员身边的真实故事开展剧本创作,并明确监区警察以指导者的角色出现,减少了服刑人员的抵触心理,提升了服刑人员参与的积极性,让矫正者和矫正对象形成互动的良性关系。如近期创作的《心灵之窗》剧本中“魔鬼与天使”篇章讲述的四个小故事,就是通过搜集多名服刑人员的成长经历,记录整理而成的。在后期的音乐背景添加及舞台布置方面,服刑人员也积极建言献策,对演出效果的提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是“寓教于剧”。监区警察在创作及审核剧本时,根据服刑人员提供的真实的成长故事及情感经历,适当增加矫正教育理念。如剧社成员在《心灵之窗》心理剧中,通过生动真情的演绎分别阐释了“勿以恶小而为之”、“丢失良知就失去人生的正确方向”、“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行孝不能等”、“积极改造的行为就是回报父母的最好方式”等教育理念。监区通过寓教于剧的形式,鼓起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信心,坚定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决心,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是“启发思考”。“智行心理剧社”所演出的剧本都是根据服刑人员的真实故事所创作的,剧中所讲述的故事经历和演绎的情感经历都是大部分服刑人员所经历过的并能感同身受的,极易引发情感上的共鸣。监区抓住这一改造良机,及时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并启发其思考。如《心灵之窗》心理剧中,剧社演绎了“魔鬼与天使”、“抉择”、“相见”三个序幕后,安排故事主角的原型即现二监区服刑人员张某上台进行现场说法,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引导其他服刑人员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他们在这里对父母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积极改造,早日新生回到父母的身边。张某的独白让很多服刑人员潸然泪下,传递了正思维,效果显著。

  “智行”心理剧社是深圳监狱二监区继成功打造出“晨曦”合唱团和“感恩”手语操队后,再接再厉成功创建的新的监区特色文化品牌。监区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以先进的文化为导向,充分发挥先进积极文化的引导、熏陶、感染和激励作用。让服刑人员在人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得到改造,挖掘并培养服刑人员自身光辉善良的一面,建立健全服刑人员的人格,最终让其在希望中改造,在改造中新生,在新生中收获。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