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三三六”戒毒模式实施以来,市第一强戒所从戒毒工作实际出发,正确把握科学戒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全面梳理当前心理教育的难点和不足,推出五项措施,从目标、理念、师资、措施及考核上进行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是树立服务的理念,培养“认同感”。消除戒毒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误区。在入所教育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作用进行详细讲解,告知他们主动要求进行心理咨询,不仅是病态反而是积极向上的表现,引导和鼓励他们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在民警层面,要求民警转变身份,当好医生的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重点是从“被动”转为“主动”,建立定期的巡查机制、观察和跟踪机制。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戒毒人员,主动介入。对偶尔存在异常行为的人员,及时跟踪。对一般人员,持续观察。
二是组织专门的力量,打造“咨询团”。重点解决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结构单一,力量薄弱,缺乏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开展工作的问题。把全所具有心理咨询师证及从事过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统一起来,组成心理咨询服务队,在全所范围内统一调配使用。面向社会招聘了一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社工,参与到场所心理咨询工作中来。同时,在开展社会帮教活动中,优先选择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来所帮教。通过立体式的心理咨询师构成并制定工作制度,心理咨询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各个领域。
三是完善考核的办法,实行“值班制”。在全所心理咨询人员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心理咨询师值班制,每天选一名心理师值班。明确值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职责,即负责当天全所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管理,对突发情况和重点人员进行上门服务,主动介入。阶段性对心理咨询师值班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心理咨询服务队会议,进行打分评比。通过戒毒人员解治前问卷调查,对心理咨询师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进行信息反馈。同时,建立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对工作不尽责,戒毒人员普遍反映不好的心理咨询师,不安排值班工作。
四是推进动态的管控,做到“跟踪管”。建立心理咨询工作卡,完善工作的内容,对开展心理咨询的戒毒人员实行一人一卡,一人一号,累积记录,跟踪管理的工作制度,使心理咨询工作呈现递进式、阶梯化、延伸性的工作体系,便于咨询师掌握患者心理变化的全过程,提高心理救助的针对性。建立心理咨询师的专家会诊工作制度,对重点心理疾病人员,共同讨论病情并制定咨询计划,选派具有该方面经验的咨询师结对咨询。另外,实施咨询效果评估制度,定期对重点心理疾病人员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对没有明显效果的,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五是着眼普及的目标,逐步“全覆盖”。围绕健全在所戒毒人员的健康心理,把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到在所全部戒毒人员。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课堂教育、队前讲评的重要方面。根据“三三六”戒毒模式的要求,创造性提出并尝试推动“一三五七”教育日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同时,每年在“世界戒毒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期间,在全所召开读书、演讲等系列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营造了戒毒人员关注心理健康,塑造健康心理的良好氛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