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监狱关押的服刑人员97%是外来人员,但是不管是外来人员还是户籍人口,他们终将回归社会,而回归后对社会是感恩回报,还是仇视报复,效果殊异。为此,深圳监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帮助服刑人员顺利回归、融入社会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深圳监狱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首要标准”,提高改造质量,将服刑人员的刑期变为学期,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由“管得住”到“改造好”的转变,努力帮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
为了提升服刑人员的谋生能力,深圳监狱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在狱内开展罪犯职业技术教育,迄今为止已经办了23期培训班,内容涉及:电工、制冷设备维修、洗车维修、制衣、烹饪、成衣洗涤、精细木工等,有612名服刑人员获得了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
为了解决刑释人员的就业问题,深圳监狱多次邀请企业负责人来监现场考察,与企业共建就业培训基地,动员企业接收刑释人员就业。2010年12月17日深圳瑞福达公司总经理亲自在监狱大门守候,第一次直接接收刑释人员,此后先后有29名刑释人员进入他的工厂上班,薪酬均达到2000至4000元。此外,深圳监狱还与深圳市坪山新区社会管理局、人力资源协会协商,在狱内建立就业信息指导站,定期发布招聘信息,开展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介绍。
社会组织的参与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圳市龙岗区总商会(工商联)、深圳“生命之光”帮教协会先后在深圳建立帮教基地,除了以传统的思想帮教、文化帮教、生活帮教等形式传递社会关爱之外,还重点强化就业帮教措施,建立企业招聘信息和刑释人员技能特长信息推介机制,定期在狱内举办就业招聘会。
刑释人员要融入社会,离不开社会观念的理性、宽容和进步。为此,深圳监狱与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媒体和社会人士参观监狱。
2008年,多家媒体和网站报道了“上海老船长千里走单骑回深圳监狱感恩言谢”的故事。11月14日, 65岁的“老船长”余熙文从上海骑着单车,历时22天,行程2100公里,一路风尘千里迢迢回监狱感恩,他曾因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判处有期徒7年,刑满释放后的5年后再次回到了这里,因为他还清楚地记得:夏天他身上长痱子,监狱警察谭理给他带来了爽身粉,而监区长郭振才给他捎来了清凉油。或许正是这些在外人眼中看来微不足道的尊重和信任,一点点人性关怀,成为老船长千里走单骑要证明的感情。
2011年4月22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就深圳监狱30名服刑人员喜获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等级证书进行了系列报道,由此,深圳监狱将音乐用于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也为社会所了解:曾因抢劫罪被判7年有期徒刑服刑人员的张忠阳,捕前是一个游手好闲爱惹是生非的失足青年,在狱内他参加了监狱服刑人员管乐队、组建了电声乐队,创作许多改造歌曲,“自己脾气变了很多,以前总是很浮躁什么事都不愿好好干,经过这么多锻炼我终于找到我真正追求的东西了!”
今年5月的《中国梦想秀》节目中,已经刑满释放的张忠阳含泪演唱《春天里》,现场还播放了服刑人员在狱内表演舞蹈《化茧成蝶》,生动地向社会述说了这个特殊群体的迷茫和对新生的渴望,深深地打动了梦想大使周立波及现场观众。而监狱警察薛明地也上台讲述与服刑人员朝夕相处对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通过这一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台,呼吁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多一点关心关注。
附件下载: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