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间,深圳在法治道路上,始终昂扬向上,不断探索,为全国法治建设贡献了“深圳经验”。
2020年7月1日,《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为深圳社矫工作指明前进方向。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罚执行对应的一种非监禁刑事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的刑事执行活动。

先行先试:力争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特区样板
2005年1月20日,“两院两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广东成为第二批试点地区。
2006年,深圳紧跟步伐,率先在罗湖、福田进行试点,园岭、南园、黄贝、桂园4个司法所成为社区矫正先期试点。
2007年,深圳成为全国最早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引入社工的地区之一,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春雨服务社司法社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2008年,深圳最早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探索心理矫治机制,以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
2017年,深圳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制定社区矫正评价办法,以引导和促进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
2018年,深圳成为全省首批承接司法部智慧矫正试点工作的城市,全力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

2020年初,全市首个市级社区矫正基地于坪山揭牌。
7月1日社矫法正式实施,而深圳在新法实施前,已率先出台《深圳市司法局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暂行规定》,这是全国第一个信息化核查的专门工作规范,配套智能化的信息化核查终端......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深圳社区矫正工作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加快业务提升步伐,力争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特区样板。
创新实践:打造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心”模式
今年初始,新冠病毒肆虐全国,社区防控压力大,人手不足,向社会广泛招募义工参与社区防疫。位于西乡街道的矫正对象李丽果断报名,并选择去了离家最远、义工招募困难的社区参与卡口防疫服务。短短两周,李丽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还志愿服务了20小时。

李丽入矫已一年多,加入义工志愿者团队,至今已累计义工时长达1800小时。“因为犯了错,刚入矫时很压抑难受,情绪几近崩溃。”她说,幸好有心理矫治人员的耐心开导,才让自己慢慢解开心结,再次融入社会。
善矫者,矫人心。“心理矫治”是深圳社区矫正路上的又一创新实践。为了帮扶社区矫正人员尽快融入社会,避免重新违法犯罪,早在2008年,全国首个心理咨询室在宝安区西乡司法所成立,并为往后深圳社区矫正心理矫治打开了“心”模式。
探索心理矫治,西乡司法所尝试从劳教一所(现强戒一所)请来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每周定期为有需要的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矛盾,摆脱心理困扰,改变问题行为,促进心理健康,这便是全市心理矫治的雏形。

引入专业团队治“心”伤,十二年前,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只有一名心理咨询师,如今,深圳市福田、南山、盐田、光明等区从2014年起开始在社矫工作中探索引入心理矫治工作,目前已实现了10个区的全覆盖。
此外,还与13家心理矫治专业机构、55名心理矫治师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心理测试,为把握在矫人员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程度,入矫前还会针对每一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矫正普查问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一系列服务。

积极探索:为全国智慧化社矫提供“深圳智慧”
一直以来,深圳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其中,包括“智慧社矫”在内的“智慧司法”建设已纳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为此,深圳市司法局迎着科技引领业务支撑的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信息化新格局。
“深圳智慧化社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监督管理的信息化,第二是教育帮扶智慧化。”深圳市司法局社矫处负责人介绍,社区矫正工作长期存在人手不足、机构不足、预警不足、响应滞后等难题,智慧化社矫利用高科技解放人力,用智能提升效率,让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在监督管理方面,为实现对社矫对象的有效管控,深圳市自主研发社矫对象定位系统,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创新性地采用了腕带+智能终端的综合定位系统,实现“定位+手机”,“实时监控+教育矫正”的多功能融合。
加强社矫AI智能指挥平台建设,实现管理智能化,研发深圳市智慧社矫管理系统,实现社矫对象监管一张图,与政法部门网上协同办案平台对接,在全国率先打通了社区矫正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的业务数据共享。
打造“三证合一”人证签到管理平台,与智慧社矫管理平台对接,实现入矫报到、思想汇报、信息推送等实时功能,提升了监管效能。
作为全省首批“智慧社矫”试点单位,深圳社矫工作正在实现由人工向智能,由粗犷向精准,由单一向集约的转变。下一步,深圳智慧社矫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与社矫业务的深度融合,打造一体多元的监管教育体制,建立业务全程网上办理、信息高度聚合、使用便捷高效、指挥灵活及时、预判准确超前、应用丰富实效的智能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智慧社矫”体系。
附件下载: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