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陆 移动门户 广东省司法厅 深圳市司法局微信 深圳市司法局微博 数据开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我的主页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公开

深圳市司法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0170145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 日期:2017-07-04 字号:[] 人工智能朗读:

汪洪委员:

  您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打造法治软环境 提升法治新高度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由我局主办,市文体旅游局汇办。感谢您对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关注与支持。经研究,现就《提案》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深圳法律图书馆群打造深圳法律文化建设新阵地

  (一)在深圳率先建设法律图书馆群确有必要

  在深圳率先建设法律图书馆,打造深圳法律文化建设新阵地,是创新普法内容和形式的需要,有利于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有利于维护深圳社会的和谐、助力司法改革,推进深圳法治建设。

  (二)我市图书馆目前可以提供的法律资源和服务

  我市虽未在图书馆设立法律图书室,但市区部分公共图书馆开设有法律文献专区。例如,深圳图书馆开设了法律图书专区,完整收录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式出版或发布的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全部中国法学核心期刊(共155种)、19种法律外文原版期刊以及法律中文报纸37种。深圳图书馆现有“中国法律全文检索系统”、“中国司法案例库”、“北大法意”三个法律中文数据库总库、法律外文数据库Lexis.com。此外,EBSCO、ProQuest两大英文综合性数据库可以全面查找450个国家的5000多种期刊,包括法学期刊。

  市普法办公室、市司法局与深圳图书馆共建了“深圳市普法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讲座与咨询活动、法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如开展法律知识及成果展;定期举办公民法律大讲堂,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各类法律讲座;与文体旅游局、深圳图书馆联合开展宪法诗歌朗诵会;与市检察院、市律协、深圳图书馆联合开展检察官和律师控辩赛;与市律师协会、市法学会等多家单位定期举办“民断是非”等大型普法活动等。

  但是,在提供法律资源和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一是法律资料尤其是地方性立法和司法方面的法律资料收集不够齐全;二是法律服务不够专业、到位,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机制,不能完全满足公众需要,尤其是法律人士的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拟就建设法律图书馆的可行性、必要性、立项申请、审批流程、设计规划、建设目标、主要功能、运作方式等,向相关单位开展调研。

  2.在调研的基础上,争取在“七五”普法期间,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法律图书馆的立项申请,内容包括:一是申请在“十三五”期间,在我市规划建设1-2所大型的、综合性、高标准的法律图书馆;二是利用政府部门或司法部门现有法律资源,开辟面向公众的法律阅览室,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利用现有图书馆资源,在全市现有图书馆设立法律图书室,与所在图书馆实现互动互补,发挥综合作用。四是整合我市立法、执法、司法及法律研究机构等机构资源,建立法律文献资料的收集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机制,收集全球法律资讯,以及国家、省市各级人大、政府、司法机构的法律信息,保证信息更新及时准确,并对相关法律历史文档、立法过程资料、司法判例及解释等内容进行保存,为公众提供全方位法律资源服务。

  3.协调市文体旅游局在业务指导、法律文献资源共享等方面,推动专业法律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敦促符合条件的市区公共图书馆开设法律图书室或法律文献专区;加大法律文献资料包括数字资源的采访力度法律文献包括数字资源的采访力度,收集更多更全的法律资料,实现可流通的法律资料在市区公共图书馆之间流通共享、统一服务,方便市民,提高利用率;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枢纽作用,建立与全球法律图书的交流共享和学术活动、文化活动的参与互动。

  4.继续依托深圳图书馆“深圳市普法教育基地”、公共图书馆的法律图书室或法律文献专区,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单位、社会组织的合作,举办更多的讲座、沙龙、咨询等法治文化活动,让市民可以长期享受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学术文化,在法治文化滋养中培养法律信仰、法律权威和法律尊严,提升市民的法律素养。

  5.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在图书馆设置法律热线、网站平台、定点咨询、法律援助、诉前调解等方式,提供法律服务产品,为市民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指导和服务。

  二、关于建设深圳法律援助专线打造深圳法律公共服务新阵地

  近年来,我市市、区法律援助机构不断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多举措推动法律援助各项工作稳步前进。

  (一)关于建立深圳市法律在线援助统一平台

  在法律援助平台建设方面,省市目前都采取了相应的举措。省司法厅于2016年5月打造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该平台包括电话和网络两个平台),全省的群众通过拨打12348或打开http://12348.gdsf.gov.cn即可随时登陆该平台,寻求包括法律援助在内的公共法律服务。我局也依托腾讯微信平台搭建法律援助服务移动互联窗口—深圳“法治地图”,通过信息查询导航,市民可以方便地找到离自己最近的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及人员信息,提供免费的在线法律援助问题解答,打通线上线下,为深圳市民提供指尖上的法律援助服务。截至2016年11月底,深圳司法微信公众平台已认证法律援助律师150人,值班律师日均为市民解答200条以上的法律问题。

  (二)关于优化现有法律援助机构

  目前,我市共设有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11家,并在全市790个社区、居委会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已实现“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老百姓可以在半小时内很方便地找到法律援助站点就近咨询法律问题,获得法律帮助。市法律援助处还先后在民宗局、市妇联、市残联、市劳动仲裁委、武警边防支队等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针对来深建设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等特殊人群推出便民措施,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办理流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为解决困难群众求助难题,扩大法律援助知晓率,深圳市法律援助市、区两级机构在2016年实现了服务窗口临街一层建设。深圳市法律援助临街一层服务大厅严格按照司法部和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要求完成窗口建设,具备申请受理、审查指派、协商调解、私密会谈、案件会商等功能,并配套建立无障碍通道、残疾人洗手间等便民设施,切实解决群众上门难、求助难的问题。

  创建法律援助流动工作站是我市法律援助机构采取的便民服务新举措,功能齐全的流动车辆配备经验丰富的法律服务人员可以解决法律援助律师资源不平衡站点较少地区群众申请难、求助难的实际问题。法律援助流动工作站围绕与困难群众紧密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体性纠纷,如拆迁改造、建设项目征地、企业欠薪等,深入现场开展法律咨询,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矛盾疏导工作。法律援助流动工作站的创建,改变了法律援助的模式,由被动等待群众上门变为主动出击,为广大弱势群体提供更及时、更优质、更便利的法律援助。自2014年流动工作站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出动288车次,为群众提供咨询8640人次,当场受理法律援助申请312宗。

  (三)关于鼓励社会化公益性机构提供多层次法律公共服务

  我局积极吸纳广大律师以及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甚至宗教或非宗教型慈善组织,专业性机构、协会及学术机构、院校参与法律援助事业。借助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力量,募集社会捐款和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并力争满足受援者的其它需求,确保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的需求得到理解和尊重。提供多种选择的法律援助服务,在法援同盟军方面尝试引进公设辩护人、私营律师、定约律师、公益计划、社会工作者,提供多样化的法律服务,让法律工作者、律师助理、少数民族法律工作者、非法律社会机构、大专院校学生参与到法律援助事业中来。

  (四)关于完善立法,明确界定法律援助的类型和服务内容

  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仅规定了请求国家赔偿、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和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等六大援助范围。2009年5月1日实施的《深圳市法律援助条例》则对此进行了全面突破,对法律援助事项不再作具体限制,只要是符合本市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申请事项依法在本市审理或者处理、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的,都在我市法律援助的范围之内。此外,我市全面落实2016年4月1日新修订的《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等十二类案件免于经济状况审查,直接给予援助。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创新法律服务形式、提升法律服务质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高效、便捷、更为专业和细分的法律援助服务。

  三、关于建设深圳专业化社会化调解机构打造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阵地

  深圳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各类民商事纠纷不断涌现。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减少诉讼成本和压力,构建和谐社会。

  指导全市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局职能之一。近年来,司法局指导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除了依托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建立调委会,还积极推动在大型企业、物业管理公司建立调解组织,在全市的法院(庭)、公安派出所、交警、信访、劳动以及医疗机构派驻专业的人民调解工作室。目前,全市共有人民调解组织2363个,派驻工作室813个,人民调解员11517人。今年第一季度,共调处矛盾纠纷16923宗,调解成功率96%。

  (一)关于借鉴引入更多非营利组织开展调解

  市司法局大力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例如,针对我市矛盾纠纷特点,指导在福田区中央商务区、华强北商业街以及涉及物流拖车、保险消费、版权协会、整形美容等行业设立调委会。目前,全市共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309个,专职调解员2191人。今年3月7日深圳市幸福和谐继承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罗湖区成立,这是全市首个接收慈善机构捐资的人民调解组织。市司法局将及时总结经验,积极与市委政法委社会组织工作部门探索引进更多的慈善捐款资助社会组织建设,推动更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纠纷调解工作,尝试在政府主导之外建立不同类型的人民调解组织,参与民间纠纷化解,进一步优化我市纠纷多元化解格局。

  (二)关于鼓励发展营利性调解

  指导全市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局职能之一,鼓励发展营利性调解职能不在司法行政部门,司法局将在实际工作中大力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加以推进,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建立并完善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以及商业调解的衔接机制。

  (三)关于支持与规范法院调解

  司法局将配合各级法院做好诉前调解工作,在具体人民调解工作中,对于调解不成功的及时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引导当事人尽量选择非诉讼渠道解决纠纷;积极为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提供更多的便利,目前正在福田区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远程视频,通过视频确认,使得人民调解协议书能够在调解室完成,不需要到法院进行。

  (四)关于调解的立法规范

  目前,关于人民调解的立法比较规范,国家、广东省、深圳市三级立法都已经完成。

  最后,真诚地欢迎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深圳司法行政工作,欢迎以各种方式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特此函复。

  深圳市司法局

  2017年7月3日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