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老公安,高考那年自然就选择了法律,当时法律还是个热门专业。”在盐田法院,罗鸣回忆道。由于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想从事政法工作,帮助老百姓调解纠纷。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笑着调侃起来:“没想到真正干了法律,才知道原来这么苦。”说罢,罗鸣哈哈大笑起来。
罗鸣现任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一级法官,从事法官工作已有13年,先后在信访、诉调对接和司法事务、速裁等岗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审判和调解经验,是一名“多面手”法官。
宁愿给自己“多找麻烦” 也要尽可能减轻当事人诉累
罗鸣的法官经历颇有戏剧性,大学毕业后他先应聘到深圳一家国企,做融资业务,“大学时我辅修了会计管理”。4年后,他还是想做法官,2005年就去报考法院的公务员,“没想到一下考中了”。
当了法官后,罗鸣逐渐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民事案件不能死靠法律条文,要多想办法,尤其是耐心、细心、热心地倾听当事人也很重要,“有时候,一件案件的判决可能影响人一辈子”。
2011年左右,一位贵州来深务工的小伙在盐田港口修理车辆时,不幸遇到前车溜车事故,小伙被撞身亡。之后,他年迈的父亲从老家过来深圳处理事故事宜,多次来法院希望能尽快得到说法。因老人的诉讼能力较弱,又涉及到港口事故性质的认定,责任的划分,具体的赔偿标准以及部分当事人失联需要公告等情形,审理周期较长,罗鸣多次组织能找到的当事人调解支付部分赔偿款,但效果不理想。判决生效后,因小修理厂无力赔偿,大部分赔偿款无法落实,罗鸣又主动协助执行法官进行司法救助,最终帮老人家争取到十多万元赔偿款。拿着钱,老人家浑浊暗淡的眼睛流下了泪水。
“其实法官不是万能的,可以解决所有困难和苦难,但法官要想得到当事人的理解,首先要学会理解他们,尽可能地让当事人拿到一份公正合理的判决,并提供力可能及的司法帮扶,力争案结事了。”面对法院不断增长的案件压力,罗鸣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司法能力,在法庭上通过专业的法律知识、娴熟的庭审驾驭能力、精准的判决说理,让当事人赢得心中有数、输得明明白白,近几年没有一宗案件的当事人投诉信访。遇到复杂的案件,罗鸣总是想办法做到真正案结事了,宁愿给自己“多找麻烦”,尽可能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多解决一些诉求没能够涉及的问题,而不是机械地被动地结案,把矛盾和问题留给以后。
和罗鸣共事3年的助理江雪珠,谈到自己的“老搭档”,第一反应是“双商高”——智商高、情商高。罗鸣思路清晰,做事井井有条,办案时更倾向于缓和矛盾解决问题,平时他还很关心同事,经常主动询问状态不好的年轻人,用江雪珠的话来说,“罗庭长的鸡汤特别多,善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引导人。”
带领速裁庭团队 超额完成法院各项任务
全市行政案件集中盐田法院管辖以后,案件数量随之急速增长。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盐田法院在2017年年初成立案件速裁庭,罗鸣调任该庭担任负责人,统筹案件类型全覆盖的速裁工作。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挑战,罗鸣带领团队通过辅助工作集约进行、门诊式开庭、标准化类型文书、无纸化办案等多种方式,超额完成该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盐田法院副院长郑春华,是当初极力推荐罗鸣负责速裁庭的人。在郑春华看来,罗鸣政治觉悟高、办案水平高,即使当上庭长,仍然坚持不懈,一边办案一边做行政工作。截至目前,罗鸣今年已经办案300余宗,在全院庭长、法官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去年绩效考核也是全院第一。“当庭宣判更考验法官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郑春华说近年来罗鸣办案都做到零信访零投诉,并且当庭宣判率高达90%,直播率95%。
速裁庭案件复杂,各类型案件都有,罗鸣长期负责民商事案件,对一些不熟悉的领域虚心好学,带领速裁庭这个年轻的团队,2017年全年用该院不到25%的办案力量,办结了超过60%的民事、刑事、行政以及执行案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