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的掌声从福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二楼传出,一堂关于“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微课堂”讲座正在进行。听众是辖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而授课者戚先生,也是一名社区服刑人员。这是2015年福田区司法局便创新推出的“以矫带矫”微课堂,课后,社区服刑人员黄辉(化名)表示“上课的老师和我们一样是社区服刑人员,没有距离感,这种帮教模式让我们更有参与感,也能学习到很实用的专业知识。”。
严格监管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根基,而非全部,在此之上,“为使社区服刑人员回归正常家庭与社会生活,教育与帮扶尤为重要。”福田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科科长张文辉表示“以矫带矫”正是一种教育模式。去年8月福田区社区矫正还引入了高度专业的心理测评系统,并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三级机制,“能够从心理方面上快速介入,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有效帮助。”
“以矫带矫”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责任感
在福田区,社区服刑人员也可以当老师,向其他社区服刑人员分享自己的矫正心得、传授自己在某个擅长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社区服刑人员戚先生带来的“全面营改增税制改革”讲座的内容,黄辉(化名)印象深刻,“戚先生是从事多年的专业注册会计师,讲得很细致而清楚,对我们很有帮助。他也是社区服刑人员,所以没有距离感、很亲切。”
2015年福田区司法局创新推出的“以矫带矫”微课堂,在社区服刑人员中引发了积极听讲和学习的氛围。微课堂内容贴近生活,具有实用价值,“以‘营改增’‘家庭理财’的课为例。一些社区服刑人员经营有公司,对‘营改增’的专业剖析,给他们提供了很大帮助,而家庭理财更是人人都需要的知识。”
张文辉介绍,微课堂活动将“义务劳动”和“学习教育”这两门社区服刑人员“必修课”进行了有机整合,在丰富了日常管理形式的同时,“社区服刑人员之间的‘平行’教学,能提升学员的接受程度,提高他们参与、配合社矫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及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福田区的社会力量也参与到了社区矫正工作当中。深圳市春雨社工服务社开展的教育、服务活动,将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引入了社区矫正领域,而福田区社区矫正律师导师团开发了10个法制教育课件,并持续开展了55场次教育学习活动,教育覆盖率高达98%。
心理干预帮扶矫正人员回归
除了有大家一起参与的“以矫带矫”微课堂,福田区还针对不同的个人,特殊定制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改善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配合社矫,融入新的环境。
去年福田区司法局与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中心合作,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成立心理矫治团队,并通过引入专业度很高的心理测评系统,建立了社区矫正系统中的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机制。“此前在拘留所、看守所或者监狱中关押时间较长的人员,不免会存在抑郁等心理状况,在其对人生的规划、家庭关系的处理、社会的认识等方面,会有直接影响并致使出现偏差。”张文辉表示,借助第三方心理专业的支持力量,能够让社区服刑人员在没有抵抗心理的情况下,顺利获得心理帮扶。据了解,在一对一心理帮扶外,福田区社矫中心还借助心理咨询师开展了“放松身心,回归自然“户外拓展、法治图书馆”等矫正活动。“以书会友,让我生活发生很大变化,懂得了沟通,也重新审视了自我。”一位社区服刑人员表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