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的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时间基本在半个月左右,3个月算长的,历时半年的很少,律师邓绍斌承办的一宗法律援助案件,整整历时4年,坚持不懈的漫长诉讼最终得到了完满结局,受援人杜梅(化名)终于获得了丈夫工伤死亡赔偿款等共计50万元,而这也是她和女儿唯一的救命钱。
从业25年,“啃硬骨头”的最佳人选
杜梅是辽宁省开原市下岗职工,丈夫冯仁(化名)为了给妻女更好的生活,在2009年底南下深圳,受聘于深圳某物业公司成为一名保安,劳动合同从2009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0日。终于有了份工作,虽然工资不多,但这个家总算是有了固定的收入。2010年春节老冯选择留在深圳值班,没有回家团圆,而不幸的降临让这个三口之家从此阴阳两隔。2010年2月16日,年初三,老冯在龙岗区南湾街道某院地下室饮酒后突然猝死。
老冯的妹妹冯露(化名)代表家属和该物业公司签订了处理死者的《协议》,该《协议》约定由公司支付家属人道主义援助款,共计59000元,由其领取。但杜梅认为丈夫的死亡是工伤,况且人道主义援助款被夫妹占有,自己和女儿没有得到一分钱。思前想后决定给丈夫讨个说法。2011年2月15日,她带着仅有的500元来深圳找到了深圳市法律援助处寻求援助。
由于工伤证据缺失,面对这难啃的“硬骨头”,市法律援助处主任曹伟杰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经验丰富的邓绍斌。大学毕业后,邓绍斌就进入黑龙江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工作,后升任法官,1986年入行做律师的邓绍斌从业25年,可谓当时的最佳人选。
锲而不舍找到转机
接手案件后,邓绍斌仔细阅读材料寻找突破。首先带着杜梅去龙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起工伤认定申请。龙岗区人社局认定:“该员工不属于或不视同工伤。”该认定下发后杜梅认为不合理,又向市仲裁委申请复议,市仲裁委维持了龙岗区人社局的“认定”。2011年12月,邓绍斌代理杜梅向福田区法院提起对工伤认定行政起诉,但福田区法院依旧维持了龙岗区人社局的“认定”判决。
即便如此,邓绍斌依旧不愿放弃,其多次前往深圳、珠海等地寻找证人,终于从当时与老冯一起当班的同事那里调取到了能证明老冯是在劳动时间劳动地点死亡的有力证据,案件迎来转机。2012年2月,邓绍斌代理杜梅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理由是老冯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死亡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应当视同工伤。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律师收集的证据和正确观点的说服下于2012年12月作出了撤销市仲裁委的决定,并要求社保部门重新对死者的工伤死亡进行认定。
2013年3月21日,市人社局做出“该员工视同工伤”的全新认定结果。
漫漫维权路终获赔偿
可是认定书下发后老冯受聘的物业公司不服,公司方面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于2013年7月判决认定老冯确为工伤。行政判决生效后,公司不主动履行工伤赔偿义务,邓绍斌得知后代理杜梅向龙岗区劳动人事仲裁委申请了工伤仲裁。2013年11月,仲裁委作出由物业公司赔偿杜梅44.9万元的工伤赔偿裁定。
可是裁定后公司不服再次起诉,又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于2014年10月判决维持原判。2014年11月终审判决生效后,公司不执行法院判决,杜梅申请龙岗区法院执行局进行了强制执行,在2014年12月25日终于由执行局将赔偿款交给了杜梅。
为缓解杜梅的困难生活,邓绍斌还代理了杜梅向其夫妹冯露追还59000元人道主义援助款的案件,最终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将不法占有的钱全额还给了杜梅,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法律援助靠一份责任心
历时4年的漫长诉讼路终于获得了圆满结局,杜梅获得了丈夫工伤死亡赔偿款等共计50万元。她特别感激这4年来邓绍斌的坚持,感恩市法援处所有帮助过她的工作人员。
邓绍斌告诉记者,这个案子难度大,4年的经历让他至今难忘,也是他从业以来最长的案子。“作为一名律师我只是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为穷困百姓提供法律帮助。” 邓绍斌说,至今他经办的法律援助案件逾百件,“法律援助工作既是对群众的关爱和保护,也是对公平正义的捍卫和维护,每一名律师都应有这份责任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