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陆 移动门户 广东省司法厅 深圳市司法局微信 深圳市司法局微博 数据开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我的主页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政法群英榜

高墙内狱警刘韶春:善良面对“一双双迷茫的眼睛”

来源: 日期:2016-06-15 字号:[] 人工智能朗读:

  

  图为刘韶春在乐队进行表演时帮助成员翻乐谱。 图片由深圳监狱提供。

  

  发现服刑人员内心的善良,刘韶春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开导沟通服刑人员。 图片由深圳监狱提供。

  

  (深圳晚报记者 崔晓丹 通讯员 刘佳明)

  “狱警的工作很琐碎,我们既像服刑人员的生活保姆,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又像是他们的人生导师,开导启迪他们;同时相处久了,又有些像朋友。”16年来,监狱民警刘韶春在高墙内默默坚守。没有双休日,监区内有何情况便立即到岗,进入监管区不能携带电话,仅通过固定电话与外界沟通。不少监狱民警彼此开玩笑,形容自己是“无期徒刑”。

  深圳监狱的狱歌中有这样一句:“面对一双双迷茫的眼睛”,刘韶春说,自己面对这样的眼睛便有种使命感,他要发现服刑人员内心的善良,启迪他们,让服刑人员能重新接纳社会,也让社会重新接纳他们。

  A

  “子承父业,这是我无悔的选择”

  对于刘韶春来说,监狱是他非常熟悉的地方,这话听着有点别扭,但的确如此。刘韶春的父母都是监狱系统的老同志,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加监狱工作,直到退休。说到为什么会选择监狱人民警察这个职业,他说:“我是子承父业,这也是我无悔的选择,因为我在监狱系统出生、成长,我了解监狱是干什么的,也非常理解我父母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高考那年,他完全可以报考更好的大学,但他依然在第一志愿里选择了广东省司法警察学院。

  对于这一选择,刘韶春的父母开始并不赞同,因为他们太清楚监狱警察这个职业的辛酸苦辣了,他们希望他能够选择经济、计算机这些当时热门的专业,就业也容易得多。对于父母的担心,刘韶春其实早有心理准备,他告诉父母,这不是他的一时冲动,而是认真思考后的选择。看到儿子如此执着与坚持,父母也感到欣慰。不过唯一让刘韶春有些失落的是当时司法警察学院只有中专学历,入学后,他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又分别获得了电大、吉林大学法学专业大专和本科学历,弥补了这个遗憾。警校毕业后,他被深圳监狱招录,正式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从此,他便沿着父母走过道路继续前行。

  B

  “十六年来,我与深圳监狱共成长”

  2000年,刘韶春和他的同学们来到深圳监狱时,监狱还处在边建设边收犯的状态,周围是正在建设的工地,这里不仅没有想象中属于经济特区的喧嚣,交通也极其不便,去买个东西还得坐上摩托车颠簸七八公里路程,监狱的硬件、软件设施也很不完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很难与“特区”联系在一起。刘韶春说:“刚参加工作时,深圳监狱也是百业待建,我和深圳监狱共同成长。”十六年来,他看到深圳监狱人靠着“创新敢闯”的精神,历经了创建中的艰难、发展中的坚韧、改革中的阵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值得骄傲的成就,被司法部评为“现代化文明监狱”。刘韶春也从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深圳监狱的中坚骨干。

  第一次走进监区,眼前的高墙电网、囚衣铁窗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当看到一个个服刑人员凶恶冷漠的面孔时,他心生凉意,毕竟这是他第一次真正面对犯人。从那以后,他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开门、锁门、点名、报数、开饭、开工、排查狱情、调解处理纠纷,这样周而复始的工作,渐渐让他百无聊赖,甚至怀疑当初的选择。有一天,一名服刑人员因家庭变故来找他汇报思想寻求帮助,在听完对方诉说后,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开导人家,于是就对这名犯人讲了一通大道理,当时,虽然这名服刑人员嘴上没说什么,但表情上已经明显流露出了不屑。

  相对于人生经历复杂、社会经验丰富的服刑人员来说,那时的刘韶春只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毛头小子,既没有社会经验也没有生活阅历。从这件事上,刘韶春开始感到管教工作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还有更有意义的事需要去做。为了改变这种窘况,他开始主动向具有管教经验的老同志请教,自己还购买了罪犯心理学、谈话与沟通技巧等相关书籍来看,此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详细了解服刑人员的个人情况和家庭背景,查看服刑人员档案,经常找犯人谈话聊天,及时掌握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多次被评为了“个别教育能手”和“先进工作者”。就这样,他从一名管教员一路成长为副分监区长、干事、分监区长、副监区长。

  C

  “年纪虽轻,你也是我的再生父母”

  “犯人再坏也是人。”这是刘韶春经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看来,犯人也是人,也有人性,哪怕他们把人性一面隐藏得很深,也需要关怀,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就是要重新去唤醒他们的人性。刘韶春的父亲曾告诉他,管教工作,一是“管”,二是“教”。“管”相对容易,外有高墙电网,内有铁门钢窗、监规纪律;而“教”就很难了,要想改造好一名罪犯,不在外囚其形,而在于内化其心。绝大部分罪犯在心理上或人格上都会有某些缺陷,罪犯身处监牢失去自由后,经常会因为改造成绩、同改关系、家庭变故、减刑受挫等因素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甚至影响正常改造。作为一名管教员就是要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缓解情绪压力,解决思想问题,这样,才能逐渐赢得他们的信任。

  2002年,刘韶春所在分监区有一名罪犯左某,50多岁,因犯破坏交通设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而且属于累犯。左某来到监狱后,因为有过坐牢经历,对监狱管理制度比较熟悉,想通过自伤自残来逃避劳动改造。为此,左某也被定为C类重点罪犯(即顽危犯),根据监狱管理规定,顽危犯必须有专人负责管教转化。当时,刘韶春是左某的管理干警,通过几次谈话聊天,了解到左某除了逃避劳动改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亲情缺失,由于其恶习难改,亲人一度对其失望,收监后家人一直没来会见探视,内心有被抛弃感,尤其左某对女儿深感愧疚,得不到女儿的谅解,觉得失去了生活的寄托。

  掌握这一情况后,刘韶春一方面做好左某的教育引导工作,另一方面写信给左某的女儿,向她介绍了左某情况,并诚恳地希望她能前来探视,共同帮助其父亲积极改造,开始左某女儿表示抗拒,后来经过再三耐心说服工作,左某女儿终于同意了。那次探视后,左某的情绪状态有了很大改变,见此情形,刘韶春趁热打铁,立即将左某的变化写信告诉了左某女儿,女儿知道父亲的变化后非常欣慰,回信对其父亲进行鼓励。左某是文盲,每次他与其女儿的通信都是通过刘韶春代笔。就这样,在刘韶春的帮助下,左某不仅被取消了C类犯的管制,而且还成为了劳动改造积极分子,后来因突出表现获得减刑1年零3天。回去后,左某给刘韶春写来感谢信,写道:“你挽救了我,也挽救了我的家庭,你虽然年纪轻轻,也堪称是我的再生父母。”

  对于刘韶春来说,这样的事再普通不过了,2016年3月,一名四川籍刑释人员希望能通过深圳监狱微信公众号管理员联系到刘韶春,以表达对他感谢,刘韶春得知后,他请公众号的管理人员转告这位刑释人员:如果你认为我曾经对你有过什么帮助,那也是我的职责所在;如果你能因此改过自新,做一个对家庭负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和感谢。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