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政法办四举措做实社区矫正工作

发布日期:2019-01-25 来源:

  2018年,大鹏新区政法办不断探索和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社区矫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维护新区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平安大鹏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去年底,新区年度累计共接收21人,累计解除16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4名,社区矫正衔接率、监管率、帮教率均达100%,无发生脱漏管和重新犯罪情况。

  (一)强化执法意识,筑牢安全防线。一是严把“入口关”。对每一名拟适用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严格的调查评估,从源头上严格把好社区矫正的“入口关”,做到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今年以来累计开展6宗判前调查评估案件,其中不符合在大鹏新区接受社区矫正的有1宗。二是严审手续交接。加强对法院交付执行社区矫正手续审核。重点检查交付执行的法律手续是否及时、合法和完备,对存在问题的,及时要求法院予以更正,杜绝在交接执行社区矫正过程中存在的脱管、漏管现象。三是严控请销假。坚持依程序依规范审批把关,明确请销假事由,严格审查证明材料,对不能提供证明材料的,一律不批假,对于外出归来的社区服刑人员,本人必须亲自到司法所进行销假,汇报外出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

  (二)严格监管措施,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开展排查走访。重点开展“涉黑、涉恶、涉枪、涉赌、涉毒”五类社区服刑人员排查工作,深入家庭和社区走访,与社区服刑人员亲属、居委会成员以及其本人进行逐一见面谈话,制作社区服刑人员《扫黑除恶个别谈话记录》29份、签署《扫黑除恶保证书》29份。目前大鹏新区暂无这五类社区服刑人员。二是加强科技监管。启用定位手机+电子手环监管平台,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24小时实时动态监管,新区政法办、各办事处司法所每日对所辖区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活动轨迹核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定位手机停关机、人机分离、定位手表越界报警等情况,全面掌握服刑人员行踪。截至目前,大鹏新区暂无发现人机分离、无故关机情况。三是严格报告制度。要求每位社区服刑人员在每周规定的时间内到司法所报告本人行踪及活动情况,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书面报告思想情况。

  (三)狠抓教育学习,提升矫正质量。一是开展震撼教育,增强服刑意识。组织全体社区服刑人员前往深圳监狱、深圳市第一戒毒所开展震撼教育2次,让社区服刑人员切身感受高墙内外的巨大差异,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刑人员服刑意识、身份意识,提高教育矫治效果。二是丰富教育形式,厚植精神土壤。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法德教育、国学文化、行为规范教育。今年以来,有针对性地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教育活动12次,参观市博物馆、东江纵队纪念馆、葵涌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参加集中学习,接受公共道德、法律常识和革命传统教育8次,参与学习活动的服刑人员达300余人次,持续培厚社区服刑人员精神文化土壤,不断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责任感。三是注重心理疏导,破除忧虑心态。新区政法办积极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次,有效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社区矫正后,因身份变化而产生的自卑、焦虑等各种问题,使其摆脱心理困扰。同时利用“心起点”心理健康服务站为社区服刑人员建立“多帮一”的联络机制,随时为社区服刑人员排忧解难,减轻心理压力,目前累计为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疏导11次。

  (四)开展公益活动,温情回报社会。一是参与普法宣传。社区服刑人员化身“特殊”普法志愿者,积极参加交通劝导、宪法、扫黑除恶普法宣传进景区、进社区活动20余次,在法治宣传中提升法律素养,促进其积极改造,不再重蹈覆辙。二是组织海滨公益环保行。大鹏新区政法办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杨梅坑、沙鱼涌等沙滩捡拾海滨沿线垃圾,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环保理念,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唤醒更多人的绿色环保意识,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三是参加救灾抢险。9月,台风“山竹”肆虐深圳,给市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灾害无情人有情,全市各路抢险救灾队伍正在不分昼夜清理残枝断瓦,抢修水电设施。在这群令我们感动、替我们负重前行的抢险救援大军中,也有大鹏新区社区服刑人员的身影。其中文某义、王某敏等人于916日连夜参与路障清理,积极参与到抢险救灾工作去。他们以实际行动支援党和政府的灾后恢复工作,回报社会,为新区全体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四是敬老奉献爱心。新区政法办组织全体社区服刑人员到葵涌敬老院向老人们送温暖、送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老人们。服刑人员都自发带着月饼、牛奶、水果、衣物等物品赠与老人,并打扫了院内的卫生,给老人们创造了一个干净、卫生、整洁的生活环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