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岗街道司法所创新社区矫正工作“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模式

发布日期:2020-08-13 来源:

       这是一张看似简单的评估表,表格包含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健康状况、居住信息、工作信息、家庭信息、社会功能等内容;然而这张表格的产生却不简单,它经过一轮又一轮“头脑风暴”,每一栏信息的设置都能从心理学上找到依据,能全方位反映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可以说这张《横岗街道社区矫正对象分级分类个案评估表》的背后藏着横岗街道创新社区矫正工作“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模式的探索与努力,也藏着该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深深的关爱。

       以评估表为抓手全面掌握信息

       如何全方位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真实信息?如何帮助他们更顺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是横岗街道司法所所长袁乐珍一直拷问自己的两个问题。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这为袁乐珍指明了方向。

       “实现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全面真实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于是,袁乐珍带领着工作人员开展多次“头脑风暴”活动,大家畅所欲言,最终研究制定《横岗街道社区矫正“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工作方案》,而《横岗街道社区矫正对象分级分类个案评估表》就是其中重要的抓手。

       不要小看这张包含8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的评估表,表格上的每一个信息都有心理学依据,能全方面反映社矫对象信息,帮助工作人员对社矫对象进行级别评定,再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问题及需求因人制定个别化矫正方案,从而实现社区矫正的有效监管及教育。例如“居住信息”这个一级指标包含了“自购房、自租房和居住人数”等二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又分别设定了7个三级指标,即自购房分为商品房和其他房产,自租房分为公寓和农民房,居住人数分为4人及以上、2-3人、独居。袁乐珍说:“居住的稳定性很关键,有固定居所和经常搬家的人相比较,二者的心理状况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这些信息,集合司法所公务员、派出所辖区民警、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社工、心理咨询师等多方力量,用不同的方法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编织一张无形有爱的网。”

       以评估表撬动教育帮扶方式创新

       《社区矫正法》实施一个多月以来,横岗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社区矫正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的新模式。除了以评估表为抓手创新管理方式,还以此为基础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引入心理课程、国学课程、法律课程等,使教育矫正课堂形式由单一变为多样,纠正不良犯罪心理,让社区矫正对象重塑信心,回归社会;开展“我当普法志愿者”活动,通过现场的模拟体验、观看警示片等形式,让法律教育从灌输变成双向的流动;率先在龙岗区运用“学习强国”平台,丰富了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方式;创设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问诊、个体咨询、家庭干预、小组辅导和集体预防“心理守护五重奏”模式,以充满人性化的辅导教育温暖和感动社区矫正对象。

       不少社区矫正对象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如主动请缨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与工作人员一起参与社区检疫卡点值守,为出入社区的居民测量体温、登记返深人员信息、宣传引导等,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安全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还有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向横岗街道办事处捐赠一批价值1.5万元的防疫物资,用于支援街道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是国家给了自己改过自新的机会,是街道司法所暖心的教育帮和规范的监督管理让我再最短的时间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所以我希望为国家为社会出一份力。”一名参与抗疫值守的社矫对象如是说。

       一次次法律教育与思想重塑,唤醒了社区矫正对象。他们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