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间,深圳在法治道路上,始终昂扬向上,不断探索,为全国法治建设贡献了“深圳经验”。
2018年,深圳市探索建立全方位、长效性的宪法宣传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宪法进万家”活动,率先开展“宪法进酒店”活动,率先举办市民向宪法宣誓仪式。
国家宪法日期间,宪法宣传做到“海陆空地”出行载体四维全覆盖,全国首座公民宪法宣誓平台在深圳宪法公园揭幕,在QQ音乐首发原创宪法歌曲《宪法,我想对你说》,开辟宪法宣传新模式。
传统普法工作内容单一,流于形式
从1986年开始,全国普法工作已经走过35个年头,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宪法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内容单一的滞后问题。普法宣传媒介从普法黑板报到层出不穷的海报、折页、展板,形式和内容同质化严重、说教痕迹重,群众主动接受度不高。
从法治发展史而言,国家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通过,宪法构建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公民宪法意识的思想基础比较薄弱。从宪法本身特点而言,不同于公民能够直接接触、使用、感知的一般法律,宪法实施间接性较强,公民难以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以至于宪法宣传教育总是与群众生活有“距离”。
“海陆空地”全覆盖,宪法走进千家万户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为宪法宣传教育提供了有力物质支持,法治宣教政策指引宪法宣传教育的正确方向,科技发展也使得宪法宣传教育的渠道不断拓宽。
2018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宪法进万家”活动。5月7日,举办“宪法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出席活动并讲话。
5月10日,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宪法进酒店”活动。9月6日,深圳市普法办、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联合开展“宪法进五星级酒店”活动,活动范围覆盖全市24家五星级酒店的8717个客房。
9月21日,深圳市普法办、深圳市司法局、工行深圳市分行和深圳广电集团在深圳人才公园潮汐广场举办2018年“新深圳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誓仪式。市民向宪法宣誓,在全国尚属首次。
12月4日,“全国首个公民宪法宣誓平台”在深圳宪法公园揭幕。该永久性宪法宣誓台,作为普通市民向宪法宣誓、表达尊宪爱国情感的场所和平台。
构筑“海陆空地”出行载体全覆盖。
大海上:11月28日,首艘以宪法为主题的“宪法号”邮轮在盐田金色海岸启航。甲板上印有宪法宣传广告,客舱中宪法主题宣传画册、宪法精神广告语抬头即见、触手可及。
陆路上:深圳市普法办制作了两部《我与宪法的故事》公益视频广告和五幅《宪法宣传》平面公益广告,投放在深圳地铁一列宪法专列、100个地铁灯箱广告、108个深圳公交候车亭、深圳工商银行和深圳机场及“12.4”活动现场。
空港里:12月4日,深圳市国资委在深圳机场举办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让过往旅客在空港里就能感受宪法精神。
地铁中:12月3日,深圳首列宪法宣传专列在地铁二号线开启。车厢内处处可见展示宪法精神、宪法发展历程和小知识的标语、公益海报、宣传漫画。
宣传宪法“三部曲”效果生动再添彩。“12.4”当天,原创歌曲《宪法,我想对您说》在QQ音乐首发,与之前发布了“H5+诗歌朗诵”《宪法,我想对您说》《走近宪法》口袋书巧妙融合,分别用声音赞美宪法、用图文宣传宪法、用旋律歌唱宪法形成深圳宣传宪法“三部曲”。
创新宪法宣传工作形式,让法治精神滋养心灵
为让宪法宣传教育真正走进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里,深圳市普法工作者一改传统宪法宣传单向说教模式,探索建立全方位、长效性的宪法宣传机制,相继推出宪法进万家、宪法进酒店、深圳宪法公园、全国首座公民宪法宣誓平台以及构筑“海陆空地”出行载体全覆盖等一系列具有首创意义的活动和举措。
这些创新活动让宪法接上地气,开创了宣传方式上主动适应和满足寻常百姓所需的先河,为探索建立深圳宪法宣传长效机制提供了精彩案例。
2018年,深圳“宪法进万家”活动入选当年“十大法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