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务部”、“平安建设部”、“发展更新部”、“公共事务中心”……一个月之后,罗湖辖区居民到十个街道办不仅可以看到这些全新的称呼, 并且可享“一门式”服务,办起事来更为顺畅。昨日,罗湖区在全市率先推行街道“大部制”改革,每个街道的30多个科室(牌子)将整合为五部两办两中心。这是罗湖区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也是罗湖2016年推行七项改革的“头炮”。
晶报记者 王文宇
●基点
深化社区体制改革成果
此次街道“大部制”改革,是罗湖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有关精神和部署,巩固深化社区体制改革成果,破解街道编制与人力资源配置灵活性与差异性不够、效率不高、工作合力不强等难题而全面推行的。目的是通过机构编制结构性调整,着力构建分工合理、权责清晰、人力资源优化、运转高效协调的街道工作新体制。
罗湖区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4年,罗湖为社区制定各类工作清单,同时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取消之前社区工作站承担的工作任务80项,其中20项工作回归到街道办事处。为系统性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罗湖区推出了街道层面的“大部制”改革。
从去年7月份开始,罗湖区在南湖街道办试点街道“大部制”改革。历经9个月的实践探索,改革方案几易其稿,在整个方案比较成熟,符合中央和省市要求,符合改革方向,符合基层情况,具有实操性之后,罗湖区在全市首推此项改革。
●亮点
让百姓办事更清晰直观
据了解,街道实行“大部制”之后,综合设置5个部、2个办(队)、2家事业单位,形成“五部两办(队)两中心”的新型管理体制。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例如,此次改革将街道原分由6个部门承担的统计、文化体育、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环境提升等进行整合,综合设置“街道公共事务中心(统计中心)”,提供政务服务大厅管理、劳保、统计等等工作,将街道直接面向辖区百姓的服务事项统到一个部门上来,让百姓办事“找部门清晰直观,办事情快捷高效”。下一步,还将结合全区“一门式”改革内容,进一步打造便民服务、随到随办的新模式。
●时点
一个月内街道制定
改革方案
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表示,此次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名称”、“撤机构”、“减编制”,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社区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管理治理、促进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大部制”改革,下大力气梳理街道各项职能,以“甩开包袱、强身健体”的改革勇气与魄力,将经济发展等本应由区直部门统筹开展的职责进行归位,强化街道本应做好的党的建设、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责,去除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重叠的固有顽疾,让街道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切实回归到开展城市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本位上来。
贺海涛强调,“各街道要加快改革实施”。按区里要求,各街道在一个月内,根据区级改革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街道的改革方案,报区编委备案后正式实施;改革过程中,各街道与区直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对接,确保各项工作秩序不乱、链条不断。
此次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名称”、“撤机构”、“减编制”,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社区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管理治理、促进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罗湖区委书记
贺海涛
特点
专门设置“发展更新部”
今年是罗湖区确定的“城市更新突破年、城市管理治理年”,这次改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强化了这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专门设置“发展更新部”。城市更新改革试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加上今年“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启动在即,如何从体制机制上进行保障和强化,成为摆在全区各部门、各街道面前的一道难题。这次改革为街道设置了“发展更新部”,承担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民生微实事等重点任务,确保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在基层有抓手、有队伍、有载体,为罗湖二次腾飞、凤凰涅槃夯实了基础。
二是专门设置“安全办”和“治理办”。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出发点,设置“公共安全办公室”,统筹街道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监管与执法,大力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以增强群众“归属感”为目标,设置“城区治理办公室”,承担“大城管”工作职责及城管执法、土地查违等综合执法职能,将边坡治理、三防水务等原来职责不清、容易推诿扯皮的“老大难”问题梳理明确由该办承担。
试点
淡化科室边界“巴掌”变“拳头”
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梁锐介绍,历经9个月实践探索,他们发现“大部制”带来几个方面的工作实效。
一是淡化科室边界,实现“巴掌”变“拳头”。街道科室整合后,打破以往科室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各部室根据人员特长、专业进行整体调配,进一步淡化了科室边界,实现部室内部大融合,促进了街道重点工作的高效率推进。例如,城区治理办公室(街道执法队、规划土地监察队)整合执法队、城管科、社区城管专干、清洁公司、协管员、网格员六支队伍,以及协调物业管理公司、经营主体单位,形成“6+2”管理模式,合理分配行政、执法力量,高效、快捷处理片区内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是工作业绩“一般”变“一流”。改革后,强化了岗位绩效金考核、公职人员日常考核评价、适岗能力测试等奖优罚劣机制,街道干部职工各项量化考核指标完成量呈数量级增长。
三是居民“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街道通过开展“开放式述职评议”大会,建立“民意民智协调委员会”,将居民满意度作为街道部室考核的重要依据。据第三方调研反馈显示,辖区居民满意度和信任度大幅增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