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坪山区2017年度优秀法律工作者石科伟律师
石科伟律师的办公室,在摆满了“法援”案件卷宗和法律书籍的档案拒中,还整齐地放着一面面锦旗。每一面锦旗都代表着一份感激,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石科伟,坪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法援律师,坪山区2017年度优秀法律工作者。“努力让经手的‘法援’案例都成为温暖的故事”是他两年从事法援工作自我鞭策的信条。
两年为116名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60万元。
2011年7月,石科伟从华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一毕业就选择了坪山。7年来,他用法律知识回报和服务社会的初心从未改变。在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任调解员的5年中,他成功调处交通事故经济纠纷2000余宗,获评“2011-2012年度深圳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2016年9月,石科伟成为一名“法援”律师。法援对象主要是零就业家庭、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来深建设者等社会弱势群体。案件种类繁杂、涉及面广,是对“法援”律师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精力、体力的多重考验。
两年中,石科伟白天穿梭在不同法援对象、仲裁庭和法庭间收集、取证、立案、出庭……晚上不是埋头于法律书籍,就是挂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等专业网页,收集各类相关“判例”,一熬就是大半夜,为的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补齐短板。两年中,他承办法援案件61宗,为116名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60万元;与116个受援人成了朋友,成为人们心中维护受援人权益的全权“卫士”。
对于受援人来说,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石科伟的笑容。接待来访时亲切的笑,案件攻坚时坚毅的笑,面对困难时从容的笑……石科伟说,他要用微笑和真诚,化开贫弱受援人心头的坚冰。
为了让更多的弱势群体从法律援助中受益,作为唯一长驻的“法援”律师,他协助区法律中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实现了案件受理的规范化,连通区、街两级“法援”援助点,使困难群众不出街道就能就近申请法律援助。
今年1月8日,石科伟受理了坪山某公司20名员工诉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未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律援助申请。提出“法援”申请后,来自不同省份的受援人有近半数回到了老家,石科伟便成为他们的全权“卫士”,帮他们提出约61万元的经济补偿诉求,代他们走上了与被诉公司反复博弈的艰辛诉讼之路。
“这20人大多文化水平低,有的在公司已做了十几年,收集工资清单、劳动合同等相关证据比想象中要困难很多。”半年多来,石科伟通过微信、电话、快递等渠道,反复指导他们收集、补充证据,代他们反复奔波于仲裁庭、法庭间,代他们立案、出庭。历经6次庭审,目前有8人的15万元经济补偿已执行,其余12人的诉求进入二审程序。
6月2日18时许,石科伟收到这样一条微信:“石律师,X公司昨天已把补偿款打到我卡上了,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您,让您跑来跑去的,真是辛苦您了!”
“法律援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更是一项公益性的群众工作。它直接服务于弱势群体,援助一人,就会温暖一家,更能安稳一方。”行走在“法援”的道路上,风雨兼程两年,石科伟切身感受到了这一岗位的重要性及其所赋予的社会意义……
附件下载: